摘要:
目的 建立靈芝菌與何首烏雙向發(fā)酵的最佳發(fā)酵體系,并探討靈芝菌生物轉化對何首烏特異質肝毒性的影響。方法 70%乙醇回流提取生何首烏粉末制備何首烏醇提物(PMEE,二苯乙烯苷質量分數(shù)為7.85%);HPLC法檢測二苯乙烯苷轉化率,考察底物濃度、發(fā)酵溫度、轉速、瓶裝量、接種量、發(fā)酵時間6個因素對靈芝菌與PMEE雙向發(fā)酵體系的影響,并制備不同二苯乙烯苷轉化率的發(fā)酵物。采用脂多糖 (LPS) 制備 SD 大鼠特異質肝毒性模型,考察 PMEE 高、低劑量 (以生首烏計2.16、1.08 g·kg-1,分別為4、2倍臨床等效劑量)及靈芝菌轉化后PMEE發(fā)酵物(二苯乙烯苷的轉化率分別為0、50%、75%、100%,以生首烏計2.16 g·kg-1)的特異質肝毒性,ELISA法檢測血清丙氨酸氨基轉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氨酶(AST)、乳酸脫氫酶(LDH)的釋放量,HE染色法觀察肝臟病理學改變。結果 靈芝菌轉化PMEE的最佳發(fā)酵條件為發(fā)酵溫度 28 ℃、搖床轉速 180 r·min-1、菌種接種量 2.5%、培養(yǎng)基瓶裝量 25%、底物質量濃度 19.11 mg·mL-1,轉化時間 88~104 h,二苯乙烯苷轉化率與轉化時間呈一定的線性關系,線性方程為Y=20.657X-12.959,R2=0.988。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的ALT、AST、LDH無顯著性差異,提示LPS特異質肝毒性模型造模成功;與模型組比較,PMEE靈芝菌轉化后二苯乙烯苷轉化率為 75%、100% 組 ALT、AST、LDH 的釋放量無顯著差異,其他給 藥 組 ALT、AST、LDH 釋 放 量 均 顯著升高(P<0.01),且ALT、AST、LDH的釋放量隨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減少而減少。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有少量炎癥因子增加,但無顯著性病理學改變,未見肝損傷現(xiàn)象;PMEE高劑量組出現(xiàn)肝細胞廣泛性壞死,胞核消失,有許多大小不一的脂滴空泡,偶有灶性炎癥;PMEE低劑量組可見多數(shù)匯管區(qū)有大量庫普弗細胞浸潤,多數(shù)肝細胞水腫,有少量肝細胞胞質內可見小泡性或細顆粒狀脂質空泡;PMEE靈芝菌轉化組隨著二苯乙烯苷含量降低,肝臟損傷程度也減輕,二苯乙烯苷轉化率為100%組基本上未見肝細胞損傷。結論 靈芝菌生物轉化能降低何首烏特異質肝毒性,減毒作用與減少何首烏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