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后少妇被疯狂内射视频,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一,在线天堂新版资源www在线下载,中文字幕乱人伦高清视频,中字幕视频在线永久在线观看免费

2023年第46卷第7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3, 46(7):0-0.
    [摘要](141) [HTML](0) [PDF 3.69 M](924)
    摘要:
    2  目錄
    2023, 46(7):0-0.
    [摘要](134) [HTML](0) [PDF 1.21 M](911)
    摘要:
    3  經典名方與中成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程曦,陳曉瑤,張悅健,馬小娜
    2023, 46(7):1389-139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01
    [摘要](944) [HTML](0) [PDF 1.23 M](1285)
    摘要: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現在中醫(yī)理論中屬于“痛經”“不孕癥”“癥瘕”和“月經不調”等病證范疇。經典名方與中成藥具有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點,已經被應用于該病的臨床治療中。通過梳理近10年來發(fā)表的文獻,總結了常用的經典名方(溫經止痛方、少腹逐瘀湯、溫經湯、琥珀散)和臨床使用頻次較高的中成藥(散結鎮(zhèn)痛膠囊、丹莪婦康煎膏、宮瘤消膠囊、桂枝茯苓丸、小金膠囊)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方面的特點與療效,為進一步探索中醫(yī)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作用機制提供參考。
    4  基于真實世界數據琥珀散加減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辨證及用藥規(guī)律探討
    張悅健,陳曉瑤,楊思晨,楊夢萍,程曦,李娟,孫新慧,馬小娜
    2023, 46(7):1396-140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02
    [摘要](753) [HTML](0) [PDF 5.65 M](934)
    摘要:
    目的 分析琥珀散加減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EMT)的辨證特點及用藥規(guī)律。方法 采用頻次分析、關聯(lián)規(guī)則分析、聚類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對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婦科專家門診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診斷為EMT且使用琥珀散加減的患者真實世界數據進行挖掘與分析。結果 共納入260例EMT患者,675張?zhí)幏剑?種證型,以寒凝血瘀證(58.52%)和腎虛血瘀證(29.63%)為主。涉及240味中藥,藥性以溫、寒、平為多,藥味以辛、苦、甘為主,歸經主要在肝、脾、心和腎經,功效主要分布在活血化瘀藥、補虛藥、清熱藥和理氣藥,藥物炮制以醋制為主。高頻(>200次)中藥共15味,依序為烏藥、當歸、肉桂等,6味中藥涉及炮制,地黃主用熟地黃,莪術、三棱、延胡索和五靈脂醋制占比超80%,麥芽生、炒、焦俱用,以生為主。240味中藥共產生3 620條有效的關聯(lián)規(guī)則。高頻中藥系統(tǒng)聚類分析得出5類,因子分析獲得5個公因子。除琥珀散原方組成外,生麥芽、陳皮、木香、五靈脂和白芍也被納入。結論 琥珀散加減治療EMT的真實世界特征為:證型以寒凝血瘀證最多,其次為腎虛血瘀證,臨床遣方用藥除溫經通絡、活血消癥外,亦須行氣消食、活血止痛、養(yǎng)血調經,為臨床應用琥珀散加減治療EMT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5  基于文獻計量學的延胡索研究現狀及熱點分析
    楊夢萍,陳曉瑤,張悅健,馬小娜
    2023, 46(7):1406-141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03
    [摘要](274) [HTML](0) [PDF 5.24 M](1136)
    摘要:
    為了解延胡索近21年的研究熱點及臨床研究進展,分析其未來研究趨勢,分別檢索200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VIP)、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CBM)、PubMed、Web of Science(WOS)數據庫中收錄的延胡索研究相關的中英文學術期刊,用Endnote X9進行數據整合、去重,用VOS viewer 1.6.18軟件進行文獻計量和可視化分析。結果顯示,延胡索21年來中文文獻發(fā)表量呈波動上升趨勢,英文文獻發(fā)表量呈平穩(wěn)上升趨勢,總體數量方面中文文獻多于英文文獻;關鍵詞聚類分析顯示延胡索主要研究內容以活性成分與質量研究為主,其次是藥對配伍與組方制劑,再次是功效與臨床應用??傮w而言,延胡索研究方向以藥物評價和動物實驗居多,而在臨床應用與臨床試驗方面的研究較少,具有完善與深入挖掘的必要性。
    6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與健康女性的經血源間充質干細胞自噬功能比較研究
    張悅健,林陶秀,何甜甜,楊思晨,李長香,睢叢璐,郭亞楠,馬小娜
    2023, 46(7):1417-142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04
    [摘要](678) [HTML](0) [PDF 13.36 M](799)
    摘要:
    目的 比較子宮內膜異位癥(EMT)患者與健康女性的經血源間充質干細胞(MenSCs)的自噬功能。方法 分別從EMT患者及健康女性的月經血中提取EMT MenSCs(E-MenSCs)和正常MenSCs(H-MenSCs),并借助成脂、成骨誘導分化鑒定其干細胞屬性。通過CCK-8法比較E-MenSCs和H-MenSCs在12、24、48、72、96、120 h時刻于波長450 nm的吸光度(A)值,并繪制細胞增殖曲線,比較2組細胞的細胞活力;運用透射電鏡觀察E-MenSCs與H-MenSCs的細胞形態(tài),檢測比較其中自噬體和自噬溶酶體的數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E-MenSCs和H-MenSCs中自噬標志物微管相關蛋白輕鏈3-II(LC3-II)和Beclin1的蛋白表達。結果 E-MenSCs和H-MenSCs均為長梭形,呈輻射狀擴散,且經成脂、成骨誘導分化后均有脂滴、鈣結節(jié)形成。與H-MenSCs比較,E-MenSCs在72、96、120 h的細胞活力均顯著升高(P<0.01、0.001),自噬體和自噬溶酶體數量顯著減少(P<0.05、0.01),且LC3-Ⅱ、Beclin1蛋白表達量也顯著降低(P<0.05)。結論 與H-MenSCs比較,E-MenSCs的自噬功能減弱,這可能是EMT發(fā)病進展的潛在機制。
    7  基于CXCL12/CXCR4軸探討琥珀散含藥血清促進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經血源間充質干細胞自噬活性的作用機制
    張悅健,林陶秀,何甜甜,李長香,馬小娜
    2023, 46(7):1424-143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05
    [摘要](237) [HTML](0) [PDF 3.14 M](1100)
    摘要:
    目的 基于CXCL12/CXCR4軸探討琥珀散對子宮內膜異位癥(EMT)經血源間充質干細胞(MenSCs)自噬活性的調控作用。方法 從EMT患者和健康女性志愿者的月經血中分離提取EMT MenSCs(E-MenSCs)和正常MenSCs(HMenSCs)。采用12只7周齡雄性SD大鼠制備空白血清和含藥血清(ig給予大鼠琥珀散9.9 g·kg-1,臨床等效劑量)。將細胞分為3組:對照組(H-MenSCs)、模型組(E-MenSCs)和琥珀散組(E-MenSCs),對照組和模型組使用20%空白血清干預,琥珀散組使用20%含藥血清干預,均干預48 h。分別采用CCK-8法、透射電鏡、實時熒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blotting法檢測3組細胞的細胞活力、自噬體和自噬溶酶體表達、CXCL12CXCR4的mRNA水平和CXCL12/CXCR4及自噬標志分子(Beclin1和LC3Ⅱ)的蛋白表達量。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的細胞活力、CXCL12和CXCR4的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均顯著提高(P<0.05、0.01、0.001),自噬體和自噬溶酶體數量、Beclin1和LC3Ⅱ的蛋白表達均顯著降低(P<0.05、0.01);與模型組比較,琥珀散組的細胞活力、CXCL12和CXCR4的mRNA及蛋白表達水平均顯著下調(P<0.05、0.01、0.001),自噬體和自噬溶酶體數量、Beclin1和LC3Ⅱ的蛋白表達均顯著上調(P<0.05、0.01、0.001)。結論 琥珀散含藥血清能夠上調E-MenSCs自噬活性,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其抑制CXCL12/CXCR4軸有關。
    8  FDA的“評估簡化新藥申請的仿制透皮和局部給藥系統(tǒng)可能的刺激性和致敏性的供企業(yè)用的指導原則草案”介紹
    蕭惠來
    2023, 46(7):1431-143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06
    [摘要](844) [HTML](0) [PDF 1.30 M](1080)
    摘要:
    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于2023年4月發(fā)布了“評估簡化新藥申請仿制透皮和局部給藥系統(tǒng)可能的刺激性和致敏性的供企業(yè)用的指導原則草案”,全面而又具體地闡明FDA對仿制透皮和局部給藥系統(tǒng)(TDS)可能的刺激性和致敏性人體內研究的設計和實施的建議。其中包括一般原則(一般考慮)、研究設計和實施、統(tǒng)計分析(刺激性分析和致敏性分析)、輔料TDS和陽性對照TDS以及部分(切割)TDS等。而中國目前還沒有類似的指導原則,詳細介紹FDA該指導原則主要內容,期望對中國仿制TDS刺激性和致敏性人體內研究與監(jiān)管有所裨益。
    9  基于整合用藥網絡與靶點網絡中藥治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核心處方及作用機制探討
    劉奕呈,馬曉昌,張笑涵,劉毅,謝雁鳴
    2023, 46(7):1439-145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07
    [摘要](734) [HTML](0) [PDF 3.61 M](1046)
    摘要:
    目的 整合用藥網絡與靶點網絡方法分析文獻中治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方劑的核心處方及藥理機制,為今后的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一種新的思路。方法 檢索中文文獻來源于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庫(Wanfang Data)、維普生物醫(yī)學數據庫(VIP)、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收錄治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關文獻中的方劑,建立處方-藥物數據庫。運用古今醫(yī)案平臺(V2.3.5)進行頻次統(tǒng)計、性味歸經分析、關聯(lián)分析和復雜網絡分析,尋求核心處方。利用Cytoscape 3.9.1軟件構建靶點網絡。將有效靶點導入STRING數據庫,構建蛋白質相互作用(PPI)網絡分析;利用Metascape數據庫進行基因本體(GO)注釋及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EGG)通路富集分析。結果 整理后共得到方劑295首,涉及中藥204味,其中頻次>20次的中藥35味,用藥頻次最高的是丹參;關聯(lián)規(guī)則發(fā)現藥對黃芪→丹參和黃芪→麥冬的支持度最高;根據頻數分析、關聯(lián)分析、復雜網絡分析結果以及臨床用藥經驗,總結出治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核心處方:丹參、黃芪、麥冬、川芎、五味子、瓜蔞、當歸、茯苓?,F代中藥化學成分研究發(fā)現該核心處方的關鍵成分為槲皮素、黃芪紫檀烷苷、山柰酚、木犀草素等,核心靶點AKT1、TP53、IL-6、CASP3、VEGFA、ESR1、HSP90AA1、EGFR、PPARG、STAT3等。GO功能富集通路為激活劑結合等,KEGG富集通路主要為PI3K-Akt信號通路等。結論 通過數據挖掘,得出文獻中治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核心處方組成為丹參、黃芪、麥冬、川芎、五味子、瓜蔞、當歸、茯苓,其核心成分為槲皮素、黃芪紫檀烷苷、山柰酚等,這些成分通過PI3K-Akt信號通路作用于AKT1、TP53、IL-6、CASP3、VEGFA、ESR1等靶點,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科學研究和臨床治療提供思路。
    10  基于網絡藥理學白花蛇舌草治療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作用機制探討及體外實驗驗證
    田超,郭懿瑩,胡少博,程梓軒,譚煌英
    2023, 46(7):1452-146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08
    [摘要](748) [HTML](0) [PDF 6.43 M](1084)
    摘要:
    目的 采用網絡藥理學方法探討白花蛇舌草治療分化良好的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pNET)的作用機制,并通過體外細胞實驗進行驗證。方法 應用中藥系統(tǒng)藥理學數據庫與分析平臺(TCMSP)獲取白花蛇舌草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點,通過GEO、GeneCards、OMIM、PharmGkb、Drugbank數據庫獲取pNET的疾病相關靶點,通過R軟件對共同靶點進行基因本體(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組百科全書(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CCK-8法和Western blotting體外實驗觀察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對人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BON-1、QGP-1細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對細胞凋亡相關蛋白Bcl-2表達的影響。結果 篩選得到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7個,成分相關靶點158個;獲得pNET疾病相關靶點2 870個,成分與疾病共同相關靶點119個。共同靶點的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2 099個條目,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162條信號通路,包括細胞凋亡、PI3K/Akt、P53等信號通路。不同質量濃度[0(對照)、1.0、1.5、2.0、2.5、3.0、3.5、4.0、4.5 mg·mL-1]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干預BON-1、QGP-1細胞48 h后,細胞增殖明顯受到抑制,且抑制作用具有明顯的濃度相關性。與對照組比較,隨著白花蛇舌草提取物質量濃度增加,BON-1、QGP-1細胞的增殖受到明顯抑制,漂浮死亡細胞數增加;與對照組比較,高質量濃度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可顯著降低BON-1、QGP-1細胞Bcl-2蛋白表達(P < 0.05)。結論 白花蛇舌草提取物能夠有效抑制人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BON-1、QGP-1細胞增殖,通過抑制Bcl-2蛋白表達促進細胞凋亡;白花蛇舌草能夠通過多成分、多靶點、多通路的途徑治療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
    11  基于Wnt/β-catenin和AMPK信號通路探討小槐花黃酮抑制結腸癌細胞增殖和轉移作用
    王雪玉,張一楠,溫廷婕,儲百旺,王冬,劉璨,孫華
    2023, 46(7):1462-147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09
    [摘要](524) [HTML](0) [PDF 32.41 M](855)
    摘要:
    目的 研究小槐花Desmodium caudatum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轉移的作用,并探討其對Wnt/β-連環(huán)蛋白(β-catenin)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號通路的調控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條件制備8種小槐花提取物,MTT法檢測小槐花提取物1~8對HCT-116、SW480細胞增殖的影響;結晶紫染色檢測小槐花提取物2、3對結腸癌HCT-116、SW480細胞集落形成的影響;劃痕實驗檢測小槐花提取物2、3對HCT-116、SW480細胞遷移的影響;從活性較高的提取物2中提取分離出5個黃酮類化合物(1~5),MTT法檢測化合物1~5對HCT-116、SW480、HepG2、RAW264.7、LX-2細胞增殖的影響;結晶紫染色檢測化合物1 (8-異戊烯基槲皮素,0.5、1.0、2.0、5.0、10.0 μmol· L-1)對HCT-116和SW480細胞集落形成的影響,劃痕實驗檢測8-異戊烯基槲皮素對HCT-116和SW480細胞轉移的影響。Western blotting實驗檢測8-異戊烯基槲皮素對HCT-116和SW480細胞中AMPK和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熒光素酶報告基因檢測實驗觀察8-異戊烯基槲皮素對β-catenin與T細胞因子(TCF)結合能力的影響。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小槐花根莖提取物2和3以及8-異戊烯基槲皮素能顯著抑制結腸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P<0.05、0.01、0.001)。與對照組比較,8-異戊烯基槲皮素能夠顯著上調p-AMPK蛋白的表達(P<0.05、0.001),顯著下調AMPK、乙酰輔酶A羧化酶(ACC)、肉毒堿棕櫚酰基轉移酶1A (CPT-1A)和脂肪酸合成酶(FAS)蛋白的表達(P<0.05、0.01、0.001),表明其能夠促進癌細胞AMPK信號通路的激活。與對照組比較,8-異戊烯基槲皮素顯著下調β-catenin以及其下游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核內原癌基因(c-Myc)和G1/S-特異性周期蛋白-D1 (Cyclin D1)的蛋白表達(P<0.05、0.01、0.001),同時顯著降低TCF報告基因結合位點(野生型)和熒光素酶開放閱讀框TOPflash(pGL3-OT)活性(P<0.05、0.01),但不影響FOPflash(含突變位點)活性,表明其抑制β-catenin的表達和β-catenin/TCF復合物的結合。結論 小槐花黃酮8-異戊烯基槲皮素通過調控Wnt/β-catenin和AMPK信號通路抑制結腸癌細胞增殖和轉移。
    12  桂枝茯苓膠囊抗良性前列腺增生作用機制研究
    張亞萍,王紅梅,謝雪,肖偉,王振中
    2023, 46(7):1472-147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10
    [摘要](334) [HTML](0) [PDF 5.54 M](1072)
    摘要:
    目的 探討桂枝茯苓膠囊對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作用機制。方法 72只雄性SPF級SD大鼠隨機分為6組:對照組、模型組、非那雄胺(陽性藥,2 mg·kg-1)組和桂枝茯苓膠囊低、中、高劑量(0.87、1.74、3.47 g·kg-1)組,每組12只;除對照組外,其余5組sc雌、雄激素(0.05 mg·kg-1苯甲酸雌二醇和4 mg·kg-1丙酸睪酮),每天1次,連續(xù)28 d,建立BPH模型。同時ig給予藥物,每天給藥1次,連續(xù)給藥28 d。HE染色觀察前列腺組織病理變化;ELISA法檢測血清中雙氫睪酮(DHT)、雌二醇(E2)和前列腺中DHT、E2、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表皮生長因子(EGF)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檢測前列腺中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雄激素受體(AR)、雌激素受體α(ERα)、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7(FGF-7)、缺氧誘導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蛋白表達水平;實時熒光定量PCR(qRT-PCR)法檢測前列腺中PCNA、FGF-7、IGF-1VEGF mRNA表達水平。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前列腺指數顯著增加(P<0.01),前列腺上皮厚度顯著增加(P<0.01),前列腺顯著增生,間質充血、水腫;血清中DHT和前列腺中DHT、E2、EGF水平顯著升高(P<0.05、0.01);前列腺中TGF-β1水平顯著降低(P<0.05),PCNA、AR、ERα、FGF-7、IGF-1、HIF-1α和VEGF蛋白表達水平及PCNA、FGF-7、IGF-1VEGF mRNA表達水平顯著升高(P<0.05、0.01)。與模型組比較,桂枝茯苓膠囊高劑量顯著降低前列腺指數(P<0.05),各劑量均顯著減小前列腺上皮厚度(P<0.01),減輕間質充血、水腫;桂枝茯苓膠囊低劑量顯著升高前列腺中TGF-β1水平,顯著降低EGF水平(P<0.05)以及PCNA、FGF-7、VEGF mRNA的表達(P<0.01),顯著下調前列腺中AR蛋白表達水平(P<0.05);中劑量能顯著升高前列腺中TGF-β1水平,顯著降低EGF水平(P<0.05、0.01)以及PCNA、VEGF mRNA的表達水平(P<0.01),顯著下調IGF-1蛋白表達水平(P<0.05);高劑量顯著升高前列腺中TGF-β1水平,顯著降低血清中DHT水平、前列腺中DHT、E2、EGF水平(P<0.05、0.01)以及PCNA、FGF-7、IGF-1VEGF mRNA的表達水平(P<0.01),顯著下調PCNA、AR、ERα、FGF-7、IGF-1、HIF-1α和VEGF蛋白表達(P<0.05、0.01)。結論 桂枝茯苓膠囊對BPH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包括降低DHT、E2水平,抑制E2與ERα結合及AR信號通路;并且升高TGF-β1水平、降低EGF水平,抑制細胞增殖、誘導細胞凋亡,下調FGF-7、IGF-1、HIF-1α和VEGF生長因子的表達,抑制細胞增殖與血管生成。
    13  澤瀉多糖激活PPAR-γ/LXR-α/ABCG1信號通路發(fā)揮對糖尿病腎病大鼠的保護作用
    董瑩瑩,張秀媛,王潔
    2023, 46(7):1480-148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11
    [摘要](635) [HTML](0) [PDF 10.23 M](797)
    摘要:
    目的 探究澤瀉多糖對糖尿病大鼠腎損傷的改善作用。方法 SPF級SD雄性大鼠隨機分為對照組,模型組,吡格列酮[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PPAR-γ)激活劑,20 mg·kg-1]組,澤瀉多糖低、中、高劑量(100、200、400 mg·kg-1)組和澤瀉多糖(400 mg·kg-1)+ GW9662(PPAR-γ抑制劑,10 mg·kg-1)組,除對照組外均采用高糖高脂+鏈脲佐菌素(STZ)檸檬酸鈉緩沖液法制備糖尿病腎?。―N)大鼠模型,造模后各組ig給藥,每天1次,連續(xù)6周。血糖儀測定大鼠空腹血糖(FBG)水平;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大鼠血清肌酐、尿酸、尿素氮水平,檢測24 h尿蛋白及尿肌酐,計算內生肌酐清除率(Ccr);處死大鼠,計算大鼠腎臟指數;HE染色觀察大鼠右側腎臟組織病理學變化;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腎臟組織PPAR-γ/肝X受體-α(LXR-α)/ATP結合盒轉運蛋白G1(ABCG1)、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蛋白水平。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大鼠毛色枯黃,體質量顯著減輕(P<0.05);腎小球細胞空泡化、腎小球基底膜增厚;腎臟指數、FBG、24 h尿蛋白、尿酸、尿素氮、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顯著升高(P<0.05),Ccr和PPAR-γ、LXR-α、ABCG1蛋白水平顯著降低(P<0.05);與模型組比較,吡格列酮組和中、高劑量澤瀉多糖組大鼠毛色及飲食、飲水逐漸恢復,體質量顯著增加(P<0.05);腎損傷程度減輕;FBG、24 h尿蛋白、尿酸、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顯著降低(P<0.05),Ccr及PPAR-γ、LXR-α、ABCG1蛋白水平顯著升高(P<0.05);澤瀉多糖高劑量組腎臟指數顯著降低(P<0.05)。高劑量澤瀉多糖組與吡格列酮組各指標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GW9662可逆轉高劑量澤瀉多糖對大鼠腎臟功能的保護作用。結論 澤瀉多糖可能通過激活PPAR-γ/LXR-α/ABCG1通路保護DN大鼠腎臟。
    14  基于NF-κB信號通路研究前列閉爾通栓對大鼠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的影響
    歐文靜,張?zhí)祛?,黃日康,伍永鴻,劉闖,高佳慧,賈占紅,劉曉鳳,董瑞娟,張碩峰
    2023, 46(7):1488-149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12
    [摘要](780) [HTML](0) [PDF 6.83 M](975)
    摘要:
    目的 探討前列閉爾通栓對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大鼠的影響及作用機制。方法 50只SD大鼠采用前列腺蛋白提純液聯(lián)合完全弗氏佐劑制備EAP大鼠模型,另取10只作為對照組,造模成功大鼠隨機分為模型組、前列通栓(0.42 g·只-1)組和前列閉爾通栓低、中、高劑量(0.33、0.66、0.99 g·只-1)組,直腸給藥28 d。壓力換能器測定膀胱內壓變化速率,顯微鏡計數測定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體、白細胞數量,ELISA法檢測前列腺組織炎癥因子,HE染色觀察前列腺組織病理變化,Westernblotting檢測前列腺組織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κB抑制因子激酶(p-IKK-α)/IKK-α、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磷酸化IκB激酶-α(p-IκB-α)/IκB-α、環(huán)氧化酶-2(COX-2)蛋白表達;實時熒光定量PCR(qRT-PCR)法檢測重組人趨化因子配體5(CXCL5)、白細胞介素-6(IL-6)、TNF-α、COX-2基因表達。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大鼠膀胱內壓變化速率顯著降低(P<0.01);白細胞數量顯著增加、卵磷脂小體數量顯著減少(P<0.01);前列腺組織TNF-α、IL-8水平顯著升高(P<0.01),IL-10水平顯著降低(P<0.01);前列腺組織炎癥反應明顯,病理評分顯著升高(P<0.01);前列腺組織NF-κB p65、p-IKK-α、p-IκB-α、TNF-α、COX-2蛋白表達顯著升高(P<0.05、0.01);前列腺組織CXCL5、COX-2、TNF-α基因表達升高(P<0.05)。與模型組比較,前列閉爾通栓中劑量組膀胱內壓變化速率顯著升高(P<0.01);各劑量組白細胞數量顯著減少、卵磷脂小體數量顯著增加(P<0.01);中、高劑量組TNF-α、IL-8水平顯著降低(P<0.05、0.01);各劑量組前列腺組織炎癥反應明顯減輕,病理評分顯著降低(P<0.01);各劑量組前列腺組織p-IκBα/IκBα、COX-2蛋白表達顯著降低(P<0.01);低劑量組前列腺組織p-IKK-α/IKK-α蛋白表達顯著降低(P<0.05);低、高劑量組前列腺組織NF-κB p65蛋白表達顯著降低(P<0.05);中劑量組前列腺組織TNF-α蛋白表達顯著降低(P<0.05) ;各劑量組前列腺組織CXCL5、IL-6、COX-2基因表達顯著降低(P<0.05)。結論 前列閉爾通栓可有效改善EAP大鼠前列腺組織病理形態(tài),減輕炎癥反應,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抑制NF-κB信號通路相關蛋白NF-κB p65、p-IKK-α、TNF-α、p-IκB-α表達相關。
    15  基于腸道菌群探討甘草瀉心湯對伊立替康致小鼠腹瀉的影響
    聶彥豐,范永春,郭雙雙,李步陽
    2023, 46(7):1497-150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13
    [摘要](761) [HTML](0) [PDF 2.76 M](952)
    摘要:
    目的 研究甘草瀉心湯對化療相關腹瀉小鼠腸道菌群的影響。方法 將小鼠隨機分為對照組、模型組、洛哌丁胺(陽性藥,0.4 mg·kg-1)組和甘草瀉心湯高、低劑量(16.4、4.1 g·kg-1)組;采用連續(xù)4 d ip 55 mg·kg-1伊立替康誘導小鼠化療相關腹瀉模型;記錄小鼠首次排便時間、稀便級、稀便率和腹瀉指數;采用試劑盒測定小鼠腸道消化酶活力及炎癥因子水平;采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結腸內容物腸道菌群變化。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小鼠首次排便時間顯著縮短(P<0.01),稀便級、稀便率和腹瀉指數顯著升高(P<0.01);消化酶乳酸脫氫酶(LDH)、淀粉酶(AMS)和脂肪酶(LPS)活力顯著降低(P<0.01);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1β (IL-1β)、環(huán)氧化酶2 (COX-2)、細胞間黏附分子1 (ICAM-1)和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水平顯著升高(P<0.01);腸道菌群α多樣性Simpson指數顯著升高(P<0.05);腸道菌群β多樣性差異較大;變形菌門、梭桿菌門、變形菌綱、梭桿菌綱、腸桿菌目、梭桿菌目、擬桿菌科、丹毒絲菌科、埃格特菌科和擬桿菌屬豐度顯著升高(P<0.01),Muribaculaceaenorank_f__Muribaculaceae豐度顯著降低(P<0.01)。與模型組比較,甘草瀉心湯高、低劑量組小鼠首次排便時間顯著延長(P<0.05、0.01)、稀便率和腹瀉指數顯著降低(P<0.05、0.01),高劑量組稀便級顯著降低(P<0.01);高、低劑量組各消化酶活力顯著回升(P<0.05、0.01);高、低劑量組各炎癥因子水平顯著降低(P<0.05、0.01);高劑量組Simpson指數顯著降低(P<0.05),β多樣性更趨近對照組,顯著回調各優(yōu)勢物種豐度的顯著性變化(P<0.05、0.01)。結論 甘草瀉心湯對于伊立替康誘導的腹瀉小鼠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可能是其通過調整腹瀉小鼠腸道菌群實現。
    16  油酰乙醇胺對東莨菪堿誘導小鼠認知功能損傷的保護作用
    曾穎,李瑩,楊黎波,黃舒季,林韞琦
    2023, 46(7):1506-151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14
    [摘要](747) [HTML](0) [PDF 2.35 M](966)
    摘要:
    目的 探討油酰乙醇胺對東莨菪堿誘導小鼠認知功能損傷的保護作用。方法 將小鼠隨機分為6組:對照組、模型組、多奈哌奇組(陽性藥,3 mg·kg-1)和油酰乙醇胺低、中、高劑量(50、100、200 mg·kg-1)組,每組6只。在ig給藥4周后,除對照組外,各組ip 3 mg·kg-1的東莨菪堿建立阿爾茨海默病(AD)模型。避暗、跳臺行為學實驗檢測小鼠記憶功能; ELISA法檢測小鼠海馬和大腦皮層中乙酰膽堿(Ach)和乙酰膽堿酯酶(AChE)水平;HE染色觀察小鼠大腦皮層及海馬損傷。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的避暗潛伏期顯著縮短、避暗錯誤次數顯著增加(P<0.001);大腦皮層、海馬的Ach水平顯著減少(P<0.01、0.001),AChE活性顯著升高(P<0.001);模型組的小鼠腦組織形態(tài)結構不均勻,組織細胞呈彌散狀,提示組織存在病變。與模型組比較,各給藥組的避暗潛伏期顯著升高、避暗錯誤次數顯著減少(P<0.01);油酰乙醇胺給藥組的小鼠大腦皮層、海馬組織Ach水平顯著升高(P<0.05、0.01),AChE活性顯著降低(P<0.01、0.001);小鼠腦組織形態(tài)結構病理改變減輕。結論 油酰乙醇胺對東莨菪堿誘導學習記憶障礙模型小鼠的認知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jié)膽堿能系統(tǒng)功能、促進神經細胞存活有關。
    17  跌打七厘片對小鼠骨折愈合的影響
    趙燁,嚴華美,張禹杰,劉考強,柴永利,詹紅生,沈知彼,元唯安
    2023, 46(7):1512-151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15
    [摘要](637) [HTML](0) [PDF 7.73 M](1054)
    摘要:
    目的 研究跌打七厘片對小鼠骨折愈合的影響。方法 將100只C57BL/6小鼠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20只、假手術組20只、造模組60只。造模組制備股骨骨折模型,造模后再隨機分為模型組和跌打七厘片低、高劑量(405.5、1 621.8 mg·kg-1)組,每組20只。每天1次,連續(xù)ig給藥28 d。每周通過骨組織形態(tài)學和蘇木精伊紅(HE)染色觀察骨痂形態(tài)改變、微計算機斷層掃描分析(Micro-CT)檢測愈合骨的骨體積分數(BV/TV),生物力學三點彎曲實驗檢測愈合骨的最大負載,全自動生化儀檢測小鼠血清鈣(Ca)、磷(P)、堿性磷酸酶(ALP)的水平。結果 HE染色、Micro-CT結果顯示,造模后第14天,與模型組比較,跌打七厘片組有較多的軟骨細胞浸潤,鈣化編織骨骨量多,新生骨痂骨量明顯較多;造模后第28天,模型組骨折斷端仍有未連接,而跌打七厘片組的骨折斷端均已連接,鈣化編織骨轉化為層狀骨,逐漸恢復骨的基本形態(tài),有更多的新生骨痂及鈣化程度,高劑量組骨折斷端被鈣化新生骨完全填充并與周圍骨皮質相聯(lián)合。造模后第14天,跌打七厘片高劑量組的BV/TV、最大負載顯著高于模型組(P<0.05);造模后第28天,低、高劑量組的BV/TV、最大負載均顯著高于模型組(P<0.05)。造模后小鼠血清Ca水平各組之間沒有明顯差異。造模后小鼠血清P、ALP水平呈上升趨勢,并在21 d達到高峰,與模型組比較,第14、21天跌打七厘片低劑量組和第7、14、21、28天的高劑量組血清P水平顯著升高(P<0.05),第14、21、28天的高劑量組血清ALP水平顯著升高(P<0.05)。結論 跌打七厘片可以提高成骨活性及鈣鹽沉積,以增加骨痂水平增強骨強度,有利于小鼠骨折愈合。
    18  局部乳酸微環(huán)境對人臍帶來源間充質干細胞增殖和炎癥調節(jié)能力的影響
    韋清霞,時玉崢,孫芮,張凡,曹利人
    2023, 46(7):1519-152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16
    [摘要](705) [HTML](0) [PDF 3.56 M](862)
    摘要:
    目的 研究局部乳酸堆積對人臍帶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hUC-MSCs)功能的影響。方法 采集足月嬰兒臍帶,分離hUC-MSCs,流式細胞術進行hUC-MSCs表面標志物檢測,分別應用骨茜素紅S、油紅O、阿爾新藍進行成骨、成脂、成軟骨誘導分化染色。采用CCK-8法檢測乳酸(0、1、3、5、10、15 mmol·L-1)處理24、48、72 h后對hUC-MSCs增殖能力的影響;乳酸各濃度處理hUC-MSCs 72 h,流式細胞術檢測增殖指數(PI),流式細胞術檢測hUC-MSCs表面標志物,ELISA試劑盒法檢測hUC-MSCs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分泌功能;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用Ficoll淋巴細胞分離液分離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hUC-MSCs經0、10、20 mmol·L-1的乳酸處理72 h后,與PBMC共培養(yǎng)72 h,ELISA法檢測上清液中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流式細胞術檢測PBMC的CD3+/ki67+水平。結果 hUC-MSCs高表達CD73、CD90、CD105,表達率≥95%; CD34、CD45、CD19、HLA-DR表達率≤2%;成脂分化14 d后有明顯脂肪滴形成;成骨分化21 d后可見明顯的礦化結節(jié);軟骨方向分化14 d后有軟骨球形成。當乳酸作用hUC-MSCs 24、48 h時,隨著乳酸濃度的升高hUC-MSCs的增殖能力增強(P<0.05、0.01、0.001),但當作用時間達到72 h,乳酸由促增殖作用轉為抑增殖作用(P<0.01、0.001),PI減?。徊煌瑵舛鹊娜樗崽幚韍UC-MSCs,其表面分子表達沒有明顯改變;與0 mol· L-1組比較,隨著乳酸濃度的提高,hUC-MSCs上清中VEGF的分泌量逐漸減少(P<0.001)。PBMC的CD3+百分率為66.5%,符合行業(yè)標準。與PBMC組比較,PBMC+hUC-MSCs組上清TNF-α水平顯著降低、PEG2水平顯著增加(P<0.001);與PBMC+hUC-MSCs組比較,10、20 mmol·L-1的乳酸可以顯著抑制hUC-MSCs抗炎因子PEG2的分泌、而對促炎因子TNF-α的分泌顯著促進(P<0.001)。與PBMC組比較,hUC-MSCs可以顯著抑制CD3陽性細胞的增殖(P<0.001);與PBMC+hUC-MSCs組比較,10、20 mmol·L-1的乳酸預處理可以顯著減弱hUC-MSCs對CD3陽性細胞的抑制作用(P<0.001)。結論 慢性皮膚傷口微環(huán)境中的高濃度乳酸長時間作用,可能通過影響hUC-MSCs的增殖和炎癥調節(jié)能力,阻礙傷口的愈合進程。
    19  基于FAERS數據庫醛固酮受體拮抗劑不良反應信號挖掘與分析
    胡潤凱,謝保城,韓偉超,徐永祥
    2023, 46(7):1527-153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17
    [摘要](754) [HTML](0) [PDF 1.16 M](1061)
    摘要:
    目的 基于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報告系統(tǒng)(FAERS)數據庫挖掘醛固酮受體拮抗劑依普利酮和螺內酯的不良反應(ADR)信號,對比和分析兩者ADR的相關情況,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基于FAERS數據庫,利用Open Vigil FDA分析工具提取2004年1月1日—2022年11月4日上報的目標藥物依普利酮與螺內酯相關的不良事件情況數據。采用報告比值比法進行數據挖掘,按國際醫(yī)學用語詞典25.1版中的首選系統(tǒng)器官分類(SOC)和首選術語(PT)對不良事件進行統(tǒng)計分類并分析。結果 共檢索到醛固酮受體拮抗劑依普利酮和螺內酯相關的ADR報告112 518份,其中依普利酮ADR報告8 516份,風險信號50個,信號累及12個系統(tǒng)/器官;螺內酯ADR報告104 002份,風險信號60個,信號累及13個系統(tǒng)器官分類;其中36個為重疊信號。依普利酮說明書未提及的有13個風險信號,主要涉及呼吸、胃腸等系統(tǒng)器官分類;螺內酯說明書未提及的有19個風險信號,主要涉及血液及淋巴系統(tǒng)疾病、精神病類等系統(tǒng)器官分類。結論 臨床應用醛固酮受體拮抗劑時,除重點關注說明書提及的ADR,還需對未提及的風險信號和原有疾病進展情況引起重視。
    20  老年感染患者替加環(huán)素群體藥動學模型的建立及評價
    胡錦煒,鄭昕昕,吳軒宇,葛衛(wèi)紅,王敏,朱懷軍
    2023, 46(7):1534-154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18
    [摘要](823) [HTML](0) [PDF 2.59 M](1075)
    摘要:
    目的 基于群體藥動學(PPK)理論建立老年感染患者替加環(huán)素PPK模型并進行評價。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2022年8月30日在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住院且靜脈使用替加環(huán)素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回顧性收集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患者的性別、年齡、體質量、藥物劑量、給藥時間、治療藥物監(jiān)測采樣時間、血藥濃度、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轉肽酶(γ-GT)、白蛋白(ALB)、直接膽紅素(DBIL)、總膽紅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以及采用Cockcroft-Gault公式計算的肌酐清除率(CrCL)等資料?;颊吲R床給藥方案為靜脈滴注替加環(huán)素50 mg或100 mg,首劑加倍,每12小時給藥1次。利用非線性混合效應模型法建立PPK模型,并計算藥動學參數。最終模型采用擬合優(yōu)度診斷、自舉法(BS)、可視化預測檢驗法(VPC)進行內部評價,采用擬合優(yōu)度診斷、VPC和預測檢驗誤差進行外部驗證,考察最終模型的預測性能。結果 納入108例老年患者數據,其中建模組79例患者數據,血藥濃度監(jiān)測點309個;外部驗證組29例患者數據,血藥濃度監(jiān)測點87個?;颊吒腥绢愋椭饕ǚ尾扛腥?、腹腔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最終PPK模型為二室模型,模型參數清除率(CL)、中央室分布體積(V1)、房室間清除率(Q)、周邊室分布體積(V2)的典型值分別為8.85 L·h-1、50.4 L、19.1 L·h-1、202.0 L,BUN對替加環(huán)素的CL存在顯著影響,模型的內部驗證和外部驗證均表現良好,說明最終模型的預測性能穩(wěn)定可靠。結論 建立的PPK模型為首個針對老年患者的替加環(huán)素PPK模型,可為老年患者個性化使用替加環(huán)素提供參考。
    21  基于Markov模型的銀杏葉口服制劑治療缺血性腦卒中藥物經濟學評價
    戴盈英,胡曉波,包穎石,沈明豐,徐藍,曹博
    2023, 46(7):1543-155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19
    [摘要](671) [HTML](0) [PDF 4.14 M](1031)
    摘要:
    目的 評價銀杏葉口服制劑聯(lián)合常規(guī)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經濟性。方法 從衛(wèi)生體系角度出發(fā),基于1項隨機臨床對照研究結果,構建長期Markov模型,模擬輕度殘疾、中重度殘疾、復發(fā)及死亡的動態(tài)變化。對照組為化學藥常規(guī)治療,試驗組為銀杏葉口服制劑聯(lián)合化學藥常規(guī)治療。運用TreeAge Pro 2019軟件構建藥物經濟學模型并模擬分析。結果 模型模擬13周期后,試驗組的成本和產出分別為202 418.71元和5.15質量調整生命年(QALY);對照組的成本和產出分別為195 982.73元和4.81 QALY。相比對照組,試驗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為18 519.24元(每個QALY),小于支付意愿閾值。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該經濟學評價結果穩(wěn)定。結論 對于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相比化學藥常規(guī)治療,銀杏葉口服制劑聯(lián)合化學藥常規(guī)治療為具有藥物經濟學優(yōu)勢的治療方案。
    22  血必凈注射液治療膿毒癥伴輕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及對多配體蛋白聚糖-1和氧化應激指標的影響
    周長靜,周雅楠,楊蕾,柴成國
    2023, 46(7):1552-155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20
    [摘要](682) [HTML](0) [PDF 1.57 M](1026)
    摘要:
    目的 探討血必凈注射液對膿毒癥伴輕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對多配體蛋白聚糖-1(SDC-1)和氧化應激相關指標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河北醫(yī)科大學哈勵遜國際和平醫(yī)院收治的84例膿毒癥伴輕度ARDS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患者給予早期復蘇、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及對癥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血必凈注射液,每次取血必凈注射液100 mL加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每天2次,連續(xù)治療3 d。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兩組患者外周血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透明質酸(HA)、SDC-1、硫酸乙酰肝素(HS)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前后Murray肺損傷評分(MLIS)、全身性感染相關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評分、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Ⅱ(APACHE Ⅱ)評分,隨訪兩組患者出院1個月生存情況。結果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85.71%)高于對照組(66.67%),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IL-8、IL-6、TNF-α、CRP、MDA、SOD、HA、SDC-1、HS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IL-8、IL-6、TNF-α、CRP、MDA、HA、SDC-1、HS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SOD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且試驗組IL-8、IL-6、TNF-α、CRP、MDA、HA、SDC-1、HS水平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SOD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治療前,兩組SOFA、APACHE Ⅱ、MLIS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SOFA、APACHE Ⅱ、MLIS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試驗組SOFA、APACHE Ⅱ、MLIS評分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出院后1個月,試驗組死亡率(30.95%)明顯低于對照組(52.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膿毒癥伴輕度ARDS患者血管內皮糖萼(EG)降解物HA、SDC-1、HS水平與MLIS評分間呈正相關(r=0.733,P=0.036;r=0.831,P=0.011;r=0.826,P=0.013)。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顯示,SDC-1聯(lián)合氧化應激指標檢測對膿毒癥伴輕度ARDS患者短期的預后預測價值更大。結論 血必凈注射液通過減輕膿毒癥伴輕度ARDS患者肺血管內皮EG的降解,明顯緩解ARDS,有效改善患者短期預后。
    23  升降散聯(lián)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膿毒癥的系統(tǒng)評價
    李修齊,謝云雪,趙啟亮,劉旻
    2023, 46(7):1559-156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21
    [摘要](781) [HTML](0) [PDF 1.38 M](1151)
    摘要:
    目的 系統(tǒng)評價升降散聯(lián)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膿毒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計算機檢索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Wanfang Data)、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升降散治療膿毒癥的隨機對照試驗(RCT),借助RevMan 5.4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 共納入13項RCTs,共720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表明,試驗組(加用升降散)與對照組(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比較,可提高中醫(yī)證候療效[OR=7.04,95% CI(2.85,17.35),P<0.000 01],降低中醫(yī)證候積分[MD=-1.50,95% CI(-1.97,-1.04),P<0.000 01]、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MD=-2.56,95% CI(-3.64,-1.49),P<0.000 01]、白細胞計數[MD=-1.57,95% CI(-2.14,-1.00),P<0.000 01]、C反應蛋白水平[MD=-10.01,95% CI(-15.51,-4.52),P=0.000 4],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MD=-7.41,95% CI(-13.22,-1.61),P=0.01]、白細胞介素-6水平[MD=-7.71,95% CI(-13.92,-1.50) ,P=0.01],表明升降散在改善癥狀和降低炎癥方面有顯著優(yōu)勢;在安全性方面,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結論 升降散治療膿毒癥的療效顯著,可降低炎癥反應,且安全性較高,適用于臨床聯(lián)合用藥。
    24  表柔比星對比絲裂霉素行膀胱灌注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系統(tǒng)評價
    李衛(wèi)勝,李楊東,楊雄,靳瀟瀟,金勐,何文強
    2023, 46(7):1569-157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22
    [摘要](794) [HTML](0) [PDF 1.18 M](1118)
    摘要:
    目的 系統(tǒng)評價表柔比星(EPI)對比絲裂霉素(MMC)行膀胱灌注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MIBC)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計算機檢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平臺生物醫(yī)學數據庫(OVID)、SpringerLink、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CBM)、維普生物醫(yī)學數據庫(VIP)及萬方數據庫中2000年1月1日—2023年2月1日發(fā)表的EPI(試驗組)與MMC(對照組)治療術后NMIBC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RCT),利用RevMan 5.3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 共納入14項RCTs,1 103例患者,其中試驗組553例、對照組550例。試驗組術后腫瘤復發(fā)率[OR=0.52,95% CI(0.38,0.71),P<0.000 1]、膀胱刺激征發(fā)生率[OR=0.51,95% CI(0.32,0.81),P=0.004]、血尿發(fā)生率[OR=0.47,95% CI(0.28,0.78),P=0.004]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但是兩種藥物行術后膀胱灌注的其他不良反應(肝腎損害、皮疹、惡心嘔吐、尿道狹窄)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OR=0.67,95% CI(0.36,1.27),P=0.22]。結論 使用EPI行膀胱灌注治療NMIBC患者的臨床療效略優(yōu)于MMC,但是仍需謹慎對待本次研究結果。
    25  基于藥物靶標識別中藥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及應用
    趙珊,張文青,張欣悅,閻星旭,錢文秀,李遇伯
    2023, 46(7):1578-158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23
    [摘要](864) [HTML](0) [PDF 1.23 M](1785)
    摘要:
    中藥小分子與生物體內靶標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中藥發(fā)揮藥理作用的基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藥物作用靶標的揭示為中藥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和手段?;谝阎乃幬镒饔冒袠耍U明中藥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機制已成為中藥學研究和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基于化學和生物技術與計算機虛擬篩選技術兩大視角,總結了親和超濾質譜技術、分子生物色譜技術、磁珠富集技術、等離子共振技術、生物膜干涉技術、分子對接技術、藥效團模型和機器學習8種基于藥物靶標識別中藥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與應用現狀,以期補充傳統(tǒng)藥物發(fā)現的方法,為該領域研究提供借鑒與參考。
    26  間充質干細胞的體內生物分布及其成藥性研究進展
    魏夢如,黨玥,濮子衿,顧燁,張慧毓,單云龍,劉嘉莉,王廣基,周芳
    2023, 46(7):1587-159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24
    [摘要](805) [HTML](0) [PDF 1.14 M](1758)
    摘要:
    間充質干細胞(MSCs)是一類來源于中胚層的多能干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促進干細胞植入、造血支持、免疫調控及自我復制的生物學特性,是干細胞家族重要成員。由于其免疫調節(jié)、血管再生、組織修復等作用,MSCs已逐漸成為多項治療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組織損傷以及各種替代治療領域成為一種非常有潛力、有前景的治療藥物。當機體組織損傷或發(fā)生炎性細胞浸潤時,外源性給予的MSCs進入機體后可歸巢至病變部位,并與體內的多種細胞發(fā)生相互作用,恢復機體正常生理功能、維持機體微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修復病變組織器官。通過綜述MSCs進入體內后的分布、歸巢特性及相關影響因素、體內外檢測方法及其作為藥物開發(fā)的成藥性研究進展,為干細胞從醫(yī)療技術轉化為藥物提供指導。
    27  長鏈非編碼RNA介導結直腸癌對奧沙利鉑耐藥的研究進展
    孟雪,玉榮,鄧智淵
    2023, 46(7):1595-160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25
    [摘要](475) [HTML](0) [PDF 4.41 M](1029)
    摘要:
    結直腸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奧沙利鉑作為新型鉑類抗癌藥的廣泛應用顯著提高了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化療耐藥性使其療效受限,導致預后不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在產生藥物抵抗過程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特異性lncRNA可作為結直腸癌的新型治療靶點和生物標志物。歸納總結了lncRNA參與奧沙利鉑耐藥的調節(jié)通路,lncRNA的調控可能為研究新型的結直腸癌治療藥物提供線索,提高耐藥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臨床療效。
    28  人工智能在毒性病理學中的應用
    林志,張頔,李雙星,屈哲,霍桂桃,高蘇濤,陳旭林,張勇,柳風麗,耿興超,呂建軍,楊艷偉
    2023, 46(7):1603-161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26
    [摘要](1010) [HTML](0) [PDF 1.14 M](1978)
    摘要:
    毒性病理學是臨床前藥物安全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fā)展和全切片數字掃描切片技術的發(fā)展,人工智能(AI)已經廣泛應用于藥物安全性評價領域,也包括病理學的各個方面,如診斷病理學、獸醫(yī)診斷學、病理學研究、監(jiān)管毒理學和病理學初級閱片及同行評議等。AI病理學平臺的應用逐漸影響精準醫(yī)學和個性化醫(yī)學的未來發(fā)展。然而,與其他重要的科學技術進步一樣,AI在毒性病理學領域的實施和應用也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通過簡要綜述數字病理學的發(fā)展、算法類型、AI在毒性病理學中的應用概況、AI的監(jiān)管環(huán)境等,以期為AI在毒性病理學中的研究發(fā)展及廣泛應用提供新的思路。
    29  枸杞子及其有效成分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張敏,岳坤,姜交華,陳海佳
    2023, 46(7):1611-161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27
    [摘要](2167) [HTML](0) [PDF 1.22 M](1384)
    摘要:
    枸杞子Lycium barbarum是食藥同源中藥材,具有滋陰興陽、止消渴、補勞傷的功效,富含枸杞多糖、枸杞總黃酮、類胡蘿卜素和氨基酸等多種有效成分?,F代藥理學的研究顯示,枸杞子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腫瘤、調節(jié)血糖血脂、保護視力、抗抑郁與焦慮、防治神經系統(tǒng)疾病、抗炎抑菌、抗氧化、保護肝肺腎等作用。對枸杞子及其有效成分的藥理作用進行總結和歸納,以期為其進一步應用開發(fā)及新藥研究提供依據。
    30  模型引導的精準用藥在臨床血藥濃度預測中的應用
    羅軼凡,楊舒,初陽
    2023, 46(7):1620-162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7.028
    [摘要](784) [HTML](0) [PDF 1.17 M](1745)
    摘要:
    隨著現代醫(yī)學逐步邁向精準用藥時代,對個體化藥物治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明確血藥濃度影響因素的基礎上,了解預測模型的構建方法以及基于模型引導的精準用藥的應用對于臨床患者特別是特殊患者群體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常用的血藥濃度預測模型構建方法(如回歸法、群體藥動學、生理藥動學以及機器學習)進行介紹,探討各種方法的特點及適用范圍,以期為模型引導的精準用藥在臨床血藥濃度預測中的相關應用提供參考。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藥物評價研究 ® 2025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津備案:津ICP備13000267號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編號:(津)-非經營性-2015-0031